时间:2022-10-06 19:56:59 | 浏览:3489
邯郸市肥乡区以城乡融合、全域突破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图为肥乡区辛安镇镇西杜堡村小游园一角。 通讯员 薛建东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环境好了,心情也舒坦,每天都要跳一个多小时哩。”8月27日傍晚,邯郸市肥乡区辛安镇镇西杜堡村的小广场上,伴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乐曲,63岁的村广场舞队队长庞爱荣和十几个老姐妹欢快起舞。
以前村民想健身找不着地方,现在村里有小广场,村旁有公园,村里常年文体活动不断。这几天,村党支部书记李振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对乡村建设的重视,让他备受鼓舞:“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让我们干劲更足了,对乡村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村庄绿树环绕,道路干净整洁,郊野公园穿村而过……位于肥乡区309国道旁的西杜堡村,曾是一个私搭乱建严重、环境脏乱差的小村庄。近年来,随着村庄绿化、街道硬化、改厕、污水管网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深入推进,该村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
环境美,产业兴。“现在的村庄像个大花园,改厕、改气让乡村生活更舒适。”去年,原本在外地工作的80后青年冯伟和妻子返乡创业,流转土地150亩种植金银花,带动常年用工20多人。
西杜堡村是肥乡区坚持城乡融合、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财政并不宽裕的传统农业区,肥乡区把生态环境作为立区之本,在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2018年至2020年,取得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三连冠”。
“坑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难点,因缺乏管理,坑塘多成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坑。”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介绍,他们对全区1180个坑塘全部登记建档,通过配备“坑塘长”、安装摄像头等“人防+技防”措施,防止群众乱倒垃圾。同时通过植树成林、引水造景等方式,把具备条件的坑塘变为节点景观。
针对农村私搭乱建、无序建房等问题,肥乡区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建设“微公园”、小果园、小菜园等,既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为避免新建房侵占公共空间等问题发生,肥乡区建立“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265个村全部完成乡村建设规划,通过设立村规民约、收取建房“押金”等办法,引导农户严格按照规划建房。
着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肥乡区把年终考核融入日常监管,让财政投入的垃圾处理费使用与保洁效果挂钩,通过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月联查排名等方式,有效调动乡镇和保洁公司自我加压、比学赶超。同时,通过打造“美丽庭院”,激发村民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延伸到各家各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建设行动的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闫景瑞表示,下一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重点在抓巩固、强延伸、提水平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农村电网、供水管网改造升级,今年内完成区内全部村庄小街巷硬化,通过调动企业竞争、村级主体、乡镇管理、群众监督和部门监督等多方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提升。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因为小王老家离现在工作的地方很远,一直以来都是长期在河北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所以在河北没什么亲戚朋友,过生日就叫了领导和同事,他觉得,身在异乡,领导和同事还愿意陪着他,他就打算好好的准备几桌饭菜,就连酒也准备的是茅台酒,也是顺便感谢一下大家一直以来对他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照顾。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深圳湾美景。 南都拍客 郭煜栩 摄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示范区建设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