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6:02:14 | 浏览:4133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明代蜀王陵地宫(与本文无关)
⊙媒体强烈关注盗案
《顺天时报》并不是最早曝光清朝皇陵被盗的媒体,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4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路透社驻北平记者率先发出了一条电讯——
“盗掘乾隆等墓案,据有关人士称,共发十三棺,其珍宝价值三四千万元。今已从褚玉璞旧部改编军队中拘获少年军官一人,该军官供述一切,谓褚将守陵之兵逐走,然后费两星期时间,始觅见棺木。乾隆墓中有子母西瓜一枚,慈禧墓中有大钻石一颗,价值甚巨。各物均在天津出售,此事由阎锡山闻后乃下令彻查。”
三天后的8月7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清皇陵被盗案进行了报道——
(东陵五日北平电)在北平东方九十英里之乾隆帝后寝陵,即有名之东陵,被偷掘,棺内所藏珍贵物品、金银珠宝等悉被窃取无遗。闻此事为褚玉璞旧部,目下已改编为革命军之谭温江部,与当地有力者同谋,借用军队五百名从事发掘,盗去财宝价值计三百万元以上。谭之弟暗中来北平销售赃品。经中国古董商告密,已被警备司令部派人拘获,其后不知何故,又将其释放。文物维持会及满人,现正活动司法当局,严惩人犯。闻在天津销售之,宝物为数甚巨云。
时《中央日报》总部在南京,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此报道一出,读者和社会的反应可想而知,可以说是一片哗然。
时隔五天的8月12日, 《中央日报》又作了跟踪报道,揭露了清东陵被盗的细节——
本社十二日北平电:东陵盗陵情形,据看守该镇之旗丁报告如下:
匪军五六千人,断绝交通。掘墓时首先将菩陀峪孝钦后之陵用猛炸药炸毁,地宫内石条供桌上所有殉葬宝物均被掠取。然贪心不足,复将梓宫劈破。据参与其事之士兵云:“将梓宫劈破时,群向棺内掠取珍宝,致将尸骸扯出棺下,于争夺中致将尸首分拆,状极可慘。且有军官三人,互相残杀,已死于地宫内,其尸仍遗其中。又掘清高宗纯皇帝之陵,其掠夺情形,亦颇相类。高宗之发及肋骨等,皆抛于墓门外。其余后妃各棺亦俱破坏。”嗣又欲盗顺治陵,因有人谓:“顺治帝于生前在五台山为僧,该陵系属空棺。”该军等闻言,始赴康熙陵。不料甫加破坏工作之顷,由石下沟流出黄水,畅流如瀑布,该军正迟疑间,平地上水已积二尺余,且见水势汹涌不已,故未敢动,遂又转而之他。该军获得珠宝者,多已潜逃。本地为匪军充当苦力之穷民,尚有拾得宝珠者。
图:江西南昌发现明代不腐僵尸(与本文无关)
从笔者查到的民国档案来看,当时国内的大小媒体都报道了清东陵被盗的事情,有影响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促使当局不得不查办盗案(对于民国媒体对东陵盗墓的报道,笔者摘录了几篇,详见文末附录)。
⊙电请中央严办东陵盗案
清朝皇家陵寝被盗,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一件事情,比几年前河南安阳“曹操墓”造假之争更受关注。当时,国内文物界、文化界对清东陵被盗一事表现最为主动,希望当局严惩主谋。
时北平文化临时维持会向南京提出了要求。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8日,天津《日日新闻》全文刊发了名为《北平文化临时维持会电请中央严办东陵盗案》的电文,电文中也披露和证实了谭温江售宝销赃的事实——
“敝会于8月1日拟报告有直鲁残军,在河北省蓟县盗掘清乾隆及慈禧两墓。发掘时,附近戒严将及半月,事后由该军军官谭淞艇(谭温江)来北平,寓中国饭店,将一部分之珠玉宝物,卖与琉璃厂古玩铺“尊古斋”馆掌黄百川,价值约十万元等情,正在查办之中,又据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主席致北平分会电:报载东陵被残匪盗劫,业电阎总司令保护并严查倒卖宝物,望就近调查接洽并复为荷。当经敝会分函平津卫戍总司令部第四集团白总指挥、北平特别市政府、河北省政府等机关,并面请警备司令张荫梧查办此案。现于本月3日由警备司令部派员将谭淞艇及“尊古斋”黄百川捕获到案。据黄百川供称销售赃物不讳。翌日,警备司令部即将本案并黄百川一名解送卫戍司令部讯办,其军官谭淞艇一名,系徐源泉所属师长,当有何成浚、徐源泉索回看管。查清代陵寝系历史制度,应在国民政府保护之列,岂能任人私自盗劫?今竟以改编之军队,公然为盗匪之所为,自此案发生,中外人士,均极注目。若听其逍遥法外,不但平津之古迹各物,已无法维护,从此军纪国法,荡然无存,其关系尤为重大。为此,电呈经过情形,请通电平津卫戍司令及地方长官,严行究办,勿少瞻徇,以为法戒,而警奸邪。北平文化维持临时维护会。”
图:裕陵地宫残存棺椁
同日,《顺天时报》则刊发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请各界主张根究盗陵案》的通启——
公启者:近悉清陵被人挖掘,盗卖宝物,殊骇人听闻。深慨我华族所以优于各国者,以有礼教维持之也。追远慎终,励厚民德之举,虽在革命期中,仍应力予保持,以维国本,查明陵保存数百年,清陵亦应一律保护。如乾隆、慈禧帝后陵寝,工程坚固,断非少数人及最短期间所能掘破。似此明目张胆,灭绝人道之扩大举动,必有主持之者。万恳一致主张根究主使,妥复旧观,以培民德,而维国本,不胜盼祷之至。 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启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为什么会有清东陵?陵寝的修建缘于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孝文化。在孝文化里,孝道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慎终追远,事死如事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中国古代将“以孝治天下”视为心传家法的古代帝王们,非常重视陵寝的营建。他们将营建山
清朝皇家共有三处陵区,包括关外的福陵、昭陵、祖陵和关内的清东陵、清西陵,这其中只有清东陵被盗掘的最严重,除顺治皇帝孝陵以外,其余陵寝全部被盗。被盗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很多人都把清东陵位置偏僻做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么清东陵的位置真的非常偏僻吗
清史专家于善浦:重新认识清东陵,清东陵大有研究导读:2021年6月6日、8日,遵化文史(公众号)对清史专家于善浦老师进行了专访,于老师提的最多的是,在新时代要对清东陵进行重新认识。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清东陵定东陵慈禧陵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西距北京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布局最规整的古代皇家陵园。现80平方公里的皇陵共建有5座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计
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于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缔约国大会上,被成员国全票通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揭幕仪式。清初先建陵于遵化
本文作者 倪方六图:明代蜀王陵地宫(与本文无关)⊙媒体强烈关注盗案《顺天时报》并不是最早曝光清朝皇陵被盗的媒体,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4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路透社驻北平记者率先发出了一条电讯——“盗掘乾隆等墓案,据有关人士称,共发十
1、清东陵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的昌瑞山下,在这里共建有15座陵寝(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埋葬帝、后、及皇子、公主等共161
有一位东北的读者私信御史,说他祖上是满洲正红旗人,清末时是清东陵的一个低级军官。为此想让御史介绍一下清东陵的官员设置,以及守陵兵丁的情况。大多数读者对于清代的陵寝制度应该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至于官员设置情况,以及守陵军队,估计了解得不是很多
想必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清东陵,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这里埋葬了5位皇帝和15位皇后,其中的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更是遭遇军阀孙殿英的盗掘。关于清东陵的也有很多谜团未解,下面将一一展开。谜团1:玄妙的风水成谜
清东陵里的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乘景区观光车游览碧波荡漾的风水湖龙门湖;壮观的神道孝陵主神道及石像生,观举世罕见、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水线。裕陵前景裕陵地宫康熙皇帝景陵慈禧陵贴金天花板参观乾
#唐山可圈可点#清东陵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陵寝。地理位置在河北遵化市,交通可以考虑自驾游。修建时间长,历史悠久,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较为完整,布局得体的陵墓建筑群。
清朝陵寝,如果说顺治帝的孝陵在气势和规模上取胜的话,那么乾隆帝的裕陵则在质地和制度上占优。盛世之下的乾隆皇帝裕陵建筑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裕陵是清朝入关第四帝乾隆的陵寝,位于孝陵西侧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8月15日从唐山遵化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获悉,20件由御用江宁(南京)织造制作的清朝皇家纺织品已修复成功,其中包括慈禧陵、容妃(香妃)墓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和传世珍品。修复项目自2014年启动,历时5年,至2019年完成。
当秋风不动声色地穿过时光的缝隙在清东陵凝结成寒露清东陵的晚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朝来寒露重,旭日贺新晴趁着时光还未更迭趁着璀璨已凝结来清东陵赶赴这场金风玉露之约——凝玉叶上露,清影入晚秋它们乘着季节的风云凝结在站了三百年的枝上见证着历史
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金星山之北,大红门之南,有一座建筑在300多年中历经两次大地震未伤分毫,它的名字叫做“孝陵石牌坊”。石牌坊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既有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作用,也有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