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6:17:14 | 浏览:4769
清朝皇家共有三处陵区,包括关外的福陵、昭陵、祖陵和关内的清东陵、清西陵,这其中只有清东陵被盗掘的最严重,除顺治皇帝孝陵以外,其余陵寝全部被盗。被盗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很多人都把清东陵位置偏僻做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么清东陵的位置真的非常偏僻吗?本文将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25公里处的昌瑞山脚下(今东陵乡境内),从地理方位来说,清东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东南至唐山100公里,北至承德150公里,可以说正好处于京、津、唐、承四个城市之间的中心位置。
清东陵东侧是京东名镇马兰峪,清朝时管理东陵的机构【东陵承办事务衙门】即驻于此。西侧以风水墙为界和天津蓟州(蓟县)接壤,南侧是千年古镇石门,清朝时也是【东陵工部】所在地。地理形式上,东陵西有黄花山,东有倒仰山,北靠昌瑞山,南邻金星山、天台山,呈群山环抱之势。
清朝时期,清东陵陵区规模是非常大的,现在游客参观的只是陵区的“前圈”部分,即陵寝所在地,而清朝时,陵区还包括北侧“后龙”风水禁地,包括今天承德兴隆县大部分地区直到滦平和密云一带,陵区南北跨越长城达到120多公里,东西约为20多公里,当时的东陵陵区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而清西陵不过才800平方公里的规模,而正是如此庞大的规模也为后来的被盗埋下了隐患。
因为清东陵及附近地区处在华北平原与北方游牧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缓冲交界地带,所以自古以来这一地区汉民族与其他游牧民族的交往就十分频繁。说到这里必须提到“卢龙道”和“石门”,这是古代中原地区前往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卢龙道即是由今天的蓟县(无终)经石门、遵化到卢龙塞(喜峰口)北上至东北的官道,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也从这里经过,至今遵化境内关于唐王东征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
《水经注》:濡水东南径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度濡水,向林兰陉,东至青陉。
▲无终县位置图
明代时,清东陵遵化一带又是蓟镇长城的重要部分之一,西侧有黄崖关、东侧有马兰关、大安口、罗文峪等长城关口,因此驿路发达,东陵南侧的石门镇即设有石门驿直达京师。
蓟州渔阳驿六十里,石门驿六十里,至遵化驿五十里,至三屯营七十里,至喜峰口。–《皇明九边考》
宣德三年,征兀良哈。自石门驿出喜峰口。是也。–《读史方舆纪要》
明朝中后期,石门、马兰峪一带战事紧张,戚继光曾在石门以东、汤泉以南一带举行汤泉大阅兵以壮军威。后金八旗兵也曾从马兰关、大安口攻进长城与明军大战于石门并直达京师城下。
汤泉大阅–戚继光
使者临关日拥旄,天威只尺壮神皋。
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
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
年来愧博君王宠,幸有边尘识二毛。
▲明代蓟镇驿路示意图
清代时,石门是谒陵的必经之地,从京师到东陵沿途建有多座行宫。同时又是蒙古各部入京的贡道,皇帝东巡盛京也大多由此通行,可见当时这一地区交通的重要性。
凡贡道,土默特、札鲁特、阿禄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左翼、喀喇沁、翁牛特,均由喜峰口入京。–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择例
民国时期,著名的长城抗战即是发生在马兰峪以东的遵化、迁西、迁安北部长城一线,29军后方医院及烈士陵园当时就设在陵区南侧的石门镇。
由此可见,清东陵石门地区的交通自秦汉到明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中原地区前往东北地区的官道,也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前沿,一千多年里往来的客商、军队、民众络绎不绝,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交往的见证。
民国初期,东陵守陵人员的俸禄得不到保证生活贫苦,于是守陵官员打起了陵区内古树的主意,于是经过溥仪同意于1915年开禁并设立天丰益商铺开始砍伐陵区树木,然而军阀们也盯上了这块蛋糕,因为东陵陵区二百六十多年的封闭,里面古树参天,仅仅是前圈内的仪树就达十七万棵,海树达百万棵,后龙内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直系军阀借口天丰益盗伐陵区古树直接查封并接收了其在东陵的一切财产,而且设立了专门的所谓“垦植局”以公开盗伐陵区古树,那句著名的“宰相东陵伐木”说的就是这事儿。
▲曾经茂密的古树(东陵老照片)
▲树木被砍伐一空(东陵老照片)
随着直奉两次大战,直奉两系军阀轮流掠夺东陵陵区的古树,仅仅两三年的功夫就将陵区内的古树砍伐一空,一些当地人和败兵竟连陵寝建筑上的铜饰品、门窗格栅也都拆卸一空,可见当时东陵地区的混乱。如此混乱的局面导致在1928年孙殿英盗陵之前,陵区附近的陪葬墓及陵区里的一些妃子墓就已被盗掘。
直军遽将南鹿圈与黄华山阴阳两麓之海树,戕以为柴,兼及惠陵仪行树,丙寅,奉军遂大肆剪伐,各陵员役,因假借其名号,粉起盗卖,见本年卫戍部员杜孝穆呈文。自是各隆恩门及隆恩殿之窗棂户牖,亦劈为错薪。普陀峪陵,则门之横阈,亦几锯断。各殿檐则以瓦当有铜钉,故鲜不隳之者。甚至定陵玉带河边之石,每岸必摧,惠陵朱砂碑下之砖,全楼胥转;而神厨、神库、班房、朝房,尽化颓垣,仅存断甓。 –《世载堂杂忆》
东陵自开禁后,大量流民涌入陵区开荒,因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又导致败兵、土匪横行,而后龙地区因为人烟稀少又为他们提供了藏匿之地,所以民国初期的东陵一带,各方势力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陵区环境和陵寝建筑遭到极大的破坏,这也是文章前面说陵区规模太大为以后的被盗埋下了隐患的原因。
综上所述,清东陵地区单从地理来看确实偏僻,距离周围的大城市都比较远,均在100多公里以上,而清西陵距离保定不过50余公里而已。然而从人文地理来看,东陵地区又一点都不偏僻,东陵陵区超大规模的古树资源吸引了军阀势力的注意,各方势力你来我往真是好不热闹。而陵区南侧就是千年古驿路,是进出关的重要通道之一,直奉两系的军队均由此通行,战后一些败兵化兵为匪藏匿在陵区里为非作歹,同时也觊觎着皇陵里的珍宝,我觉得即使孙殿英没有盗陵,东陵也难逃厄运。
#唐山可圈可点#清东陵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陵寝。地理位置在河北遵化市,交通可以考虑自驾游。修建时间长,历史悠久,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较为完整,布局得体的陵墓建筑群。
文|墓史迷踪编辑|墓史迷踪1928年,孙殿英打着在清东陵军事演习的幌子,盗掘了清东陵中四位清朝皇帝的陵墓。唯独顺治皇帝的清孝陵未被盗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清孝陵的地宫中有什么神秘的机关?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清孝陵的地宫至今没有人进去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从努尔哈赤称帝到最后的溥仪称帝,一共经历十二帝,统治时间一共276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被迫宣布清朝亡了是在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朝成为历史。而溥仪皇帝虽然作为皇帝,但却从未拥有过当皇帝的实权,一直受别人的控制。之前的
清东陵是由顺治帝亲自选址建造的清朝皇家陵墓群。与此同时,清东陵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为宏伟、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合理的一个帝王建筑群。该陵园坐落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由5座帝陵、4座后陵、5座妃园寝、1座公主陵组成,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提到清东陵,大家一定会对《东陵大盗》这部电影印象深刻。它讲述的是民国初期,孙殿英借剿匪为名,带领军队进入清东陵,挖开慈禧皇太后和乾隆皇帝陵寝疯狂盗宝的故事。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清东陵名声大噪,走进了
题记离开蓟县经承德回东北必须途径遵化,而马兰峪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地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据传古时候这里驻守过名叫马兰的边将,并在此处栽植些马兰花而得名。“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这是马兰峪一带真实的写照。 而真正让这里闻名于世的则是因风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教,形成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模式,研学游让孩子们可以真正走到大自然和历史中去,切实感受一番,触摸历史、传承文化,游名胜、寻底蕴、访匠心,旅游和“充电”两不误,马上和
十一国庆长假去哪儿玩?清东陵是个好选择!藏着很多未解之谜的清东陵止不住让好奇宝宝们想来探索,为何只有孝仪皇后死后是干尸而不是白骨?为何乾隆帝的棺木两次顶住石门?为何棺椁会漂起?……来清东陵一定要请个好导游,感觉就像是上了一趟丰富的历史课。原
古代的皇帝们都很注重自己的身后事,在他们刚登基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们对自己的陵墓的规格也是能多豪华就多豪华,主要为了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生前的尊荣。还有就是为了自己死后能够舒适的躺在地下。正是因为皇帝们对陵墓的重视,才有了现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