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有关当事人,应增强四种意识,以有效避免家庭矛盾和纠纷。 与老年人相关的家庭遗产纠纷的五种新趋势包括:老人丧偶后,其他家庭成员急切地与健在的老人分割遗产;由于再婚老人的财产所有权模糊,再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复杂,极易发生利益冲突,遗产纠纷增多;未婚同居的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发生遗产纠纷增多;老年人在继承遗产时遭遇晚辈阻挠增多;老年人独立行使遗产处置权越来越难。针对这五种新趋势,有专家建议:老年人不要把财产作为遗产过早留给子女,老人的房产、储蓄等一旦馈赠给子女,老人将由富有变成资源贫困户;老人生前不要把自己的房产等作为赡养条件馈赠给子女;不能过早写遗嘱,把动产变成不动产,避免出现亲子之间的遗产纠纷。 为此,专家建议增强四种意识避免遗产纠纷:一是财产意识。为避免一方去世后另一方不致陷入困境,老人最好提前做好个人财产的储备。二是遗产意识。老人再婚前要进行财产公证或办理遗嘱公证,对自己身后的财产分配作出书面说明。三是维权意识。一些老人觉得跟晚辈争遗产不光彩,明知吃亏也不愿与晚辈争辩。四是执行意识。老人订立遗嘱时要考虑到具体执行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了避免出现遗产纠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前做好遗产规划:这是避免遗产纠纷的关键。制定明确的遗嘱,详细列出财产的分配方式,并尽可能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遗嘱应由专业的法律人士协助起草,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增强遗产意识: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增强对遗产的认知和重视。明确遗产的范围和归属,有助于减少继承人之间的争斗。在再婚前,老人应进行财产公证或遗嘱公证,明确身后的财产分配。
保持与家人的沟通:在遗产规划过程中,保持与家人的开放和坦诚沟通至关重要。让每个人都了解遗产规划的内容和目的,减少误解和猜忌。
选择公正的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负责执行遗嘱,其选择应慎重。执行人应公正无私,能够维护遗嘱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防止继承人之间因情绪和过节发生纠纷。
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在遗产规划过程中,必须了解并遵守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例如,遗嘱的起草、公证、执行等都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否则可能导致继承无效。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如果遗产问题复杂或存在争议,建议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律师或法律专家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解决遗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