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逻辑,即访问控制表。借助报文中优先级、 TOS、UDP 或 TCP 端口等信息,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过滤参考,通过在接口输入或输出 方向上使用基本或高级访问控制规则,可以实现对数据包的过滤。同时,还可以按照 时间段进行过滤,不仅保护内部网络免遭外来攻击,还可以有效控制内部主机对外部 资源的访问,形成内外网络之间的安全保护屏障。
包过滤防火墙逻辑简单,价格便宜,网络性能和透明性好。
包过滤防火墙不用改动客 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技术。
包过滤技术的特点:对小型的、不太复杂的站点包过滤较容易实现。但是他们很少有或没有日志记录能力, 所以网络管理员很难确认系统是否正在被入侵或已经被入侵了。这种防火墙的最大缺陷是依赖一个单一的部件来保护系统。
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其技术原理在于加入IP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逐一审查包头信息,并根据匹配和规则决定包的前行或被舍弃,以达到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的目的。过滤路由器具备保护整个网络、高效快速并且透明等优点,同时也有定义复杂、消耗CPU资源、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涵盖应用协议不全、无法执行特殊的安全策略并且不提供日志等局限性。
优点
(1)一个过滤路由器能协助保护整个网络。绝大多数Internet防火墙系统只用一个包过滤路由器;
(2)过滤路由器速度快、效率高。执行包过滤所用的时间很少或几乎不需要什么时间,由于过滤路由器只检查报头相应的字段,一般不查看数据报的内容,而且某些核心部分是由专用硬件实现的,如果通信负载适中且定义的过滤很少的话,则对路由器性能没有多大影响;
(3)包过滤路由器对终端用户和应用程序是透明的。当数据包过滤路由器决定让数据包通过时,它与普通路由器没什么区别,甚至用户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因此不需要专门的用户培训或在每主机上设置特别的软件。
防火墙常常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包过滤功能的简单路由器,这种Firewall应该是足够安全的,但前提是配置合理。然而一个包过滤规则是否完全严密及必要是很难判定的,因而在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通常还配合使用其它的技术来加强安全性。 常用的优秀的个人防火墙有Norman Personal Firewall、天网防火墙等。
路由器逐一审查数据包以判定它是否与其它包过滤规则相匹配。每个包有两个部分:数据部分和包头。过滤规则以用于IP顺行处理的包头信息为基础,不理会包内的正文信息内容。
包头信息包括:IP 源地址、IP目的地址、封装协议(TCP、UDP、或IP Tunnel)、TCP/UDP源端口、ICMP包类型、包输入接口和包输出接口。如果找到一个匹配,且规则允许这包,这一包则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前行。如果找到一个匹配,且规则拒绝此包,这一包则被舍弃。如果无匹配规则,一个用户配置的缺省参数将决定此包是前行还是被舍弃。
包过滤规则允许Router取舍以一个特殊服务为基础的信息流,因为大多数服务检测器驻留于众所周知的TCP/UDP端口。例如,Telnet Service 为TCP port 23端口等待远程连接,而SMTP Service为TCP Port 25端口等待输入连接。如要封锁输入Telnet、SMTP的连接,则Router舍弃端口值为23、25的所有的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