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过冷程度

2025-05-09 02:12: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原因一般是由于寒剂温度过低,降温过快或溶液中较干净,没有杂质晶核。
在冷却过程中,如稍有过冷现象是合乎要求的,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因此,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掌握体系的过冷程度。对于溶液而言,过冷太甚还会导致溶剂大量析出,mB变大,Tf变小,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引起测量误差。
控制过冷程度的方法:调节寒剂的温度以不低于所测溶液凝固点3℃为宜;为了判断过冷程度,本实验先测近似凝固点;当溶液温度降至高于近似凝固点的0.5℃时,迅速取出冷冻管,擦去水后插入空气套管中,以防止过冷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