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儿童学英语,会中英文混淆吗

2025-05-07 08:42: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语言的学习、发展需要环境
一对夫妇在庭院里最好的位置种下一棵本土树苗,但没多久也在院子里种一棵进口树苗。结果,本土树苗因根还没扎稳,就面临进口树苗的争夺成长空间和养分,所以长得不是很好。而另一方面,进口树苗需取得不易的特殊进口肥料,因此长期营养不足,成长速度比本土树苗更缓慢。
语言的学习与发展需环境配合;这两棵树正如孩子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就像许多生长在国、台语家庭的小朋友,他们因为有许多接触及使用国、台语的机会,才自然而然学会听、说这两种方言。但是当环境有了变化,其中一种语言的使用率降低之后,孩子对于两种语言的使用能力也会有所消长。学会一个语言后,如果完全抽离使用那个语言的环境,语言能力很快就会退步。
让孩子学双语的先决条件,是环境必须支持双语的发展。但台湾目前并非双语的环境,孩子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语言仍是中文,在这样的状况下,除非父母用尽心思去维持一个中英双语的环境,否则要求孩子学会中英双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母语的重要性
从儿童双语学习观点来看,当环境以单语为主时,要在孩子的母语听说能力有一定基础后,再开始“正式学习”第二个语言比较容易见效,否则可能费尽心思却适得其反。
母语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语言是我们组织思考及认知学习的工具,透过语言,能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所以,孩子的母语能力会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吸收知识的多寡,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母语除了对认知发展相当重要外,也是孩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现在许多幼儿园、补习班强调“No
Chinese”,其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禁忌。因任何语言的学习绝不应以排斥另外的语言为手段,否则会造成孩子认同上的负面效果。想想看,孩子生活在一个否定他母语的环境里,他可能会认为母语不重要而不想学习,一味地认同新语言而摒弃自己的母语。甚至觉得新语言必然优于自己的母语,于是认为自己及父母等使用这个母语的人都比较次等,连带影响学习信心。
身为父母,千万不可唱和这种贬抑母语的作法,否则不但有可能制造孩子认同的危机与矛盾,更可能剥夺孩子开发认知潜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