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韩国的身份证上面有中文名字,用括号标注在后面
其实韩国,也就是以前的朝鲜,一直使用韩语当作官方语言。从第六世纪到第九世纪开始,知道上世纪初,韩国的古籍都是用汉语记载的。放在现在,不会汉语就读不懂韩国的历史。汉字在朝鲜半岛最发达的时候被当作区分知识分子的标准,不会汉语就不是知识分子。这也许就是因为朝鲜半岛在我国各个朝代都是附属国的缘故吧,在各个领域都与中国相类似,比如说文字、传统文化等
大概在公元15世纪的时候,朝鲜李氏世宗大王李祹当政的时期创立了谚文(朝鲜文字),《训民正音》为期标志,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在朝鲜高层的贵族阶级还是在使用汉字,因为谚文是借鉴了汉语的基本形态的表音文字,读写简单,在平民中相当流行。直到上世纪初,日本把朝鲜半岛吞并,具有统治地位的日本人开始去汉语化,并推行朝鲜本土文字。但是在二战结束后,韩国人重新拾起了汉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朴正熙执政,朴正熙又开始推行去汉语化,大力推广谚文,成为现今的韩语。
《训民正音》
到底是为什么韩国人一定要有一个中文名字呢?原来韩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韩语写出来类似于汉语拼音,读出来可能能够理解,但是写出来的话会被误解,比如有李敏镐,按照韩语读音可能是李敏浩、李敏号、李敏澔等等,导致无法区分名字,所以才出此下策,在身份证名字之后加个括号写入中文名。
汉字在汉语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其另国日本还要多。韩语在日常使用中和汉语混用,带来了很多不便,社会上也有一种重拾汉语的迹象。韩国教育部在2016年底声明称,2019年起在全国五六年级教材中加入汉字标注和读音以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