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中,大一统虽然是主流,但是其中也有漫长的分裂时期,每当这个时候,老百姓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常年的战乱会使经济崩溃,民生凋零,人口减少,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分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便是经常出现的是南北对峙,而不是东西对峙。而且不止是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几乎都是南北分裂模式,很少有东西对峙,如我们大家熟知的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南北美国等,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东西对峙的例子不多,比如战国后期秦国实际上就是与东方六国进行对峙;楚汉争雄也是以鸿沟为界东西对峙;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多个东西对峙的政权如东西魏。而南北对峙就不少了,例如三国时代,魏与蜀、吴形成对峙;西晋灭亡后,南方的东晋政权与北方五胡十六国进行对峙;隋朝初期,与偏居江南的陈国隔江对峙;还有金和南宋的南北对峙局面。
德国有个东德与西德为数不多的几次比较著名的东西分裂情况,比如东德和西德,是属于国际因素占主要因素,不幸得德国人民成为两个世界阵营对峙的前线,而一旦国际形势变化,东西德就很快融合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政界高层、社会精英、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几乎都来自于原西德地区,且会继续保持垄断的形势,原东德公民鲜有上升的机会。
南方基本上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而北方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基本低于800mm。那么不同的降雨量,就基本上决定了南北两地是适合耕种业,还是适合农牧混合模式。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群饮食结构的不一样。而且古代中国一般都是北人乘马,南人乘船,在交通方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北方主要食用的食物是小麦,但南方却很少有吃小麦的习惯,基本都吃的是大米等食物。
即便到了明代其实也差不多,在古代科技差距都不大的情况下,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的因素其实还是军队的后勤补给,当年诸葛亮由南向北打,就是因为蜀道难,频频撤军,最后始终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因此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北方军队要南征,还是南方军队要北伐,他们遭遇的最大困难,其实并不是来自于敌人的抵抗,而是来自气候,地形不同所导致的各种不适应,三国时期曹操南征失败也和这个有莫大的关系。
除了气候的原因,其实还和地形有关。中国地形缺少南北向的屏障,国内的山脉河流大多是东西向的,对峙的基本原则就是双方实力均势,有山地河流之类的险要之地可以有效促成这种状况,想象一下一条横贯南北的山脉把中国分为东西两边,这样甚至可以影响到两边的生态气候人文等。除此之外,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天然加人工屏障。长江只是一个天然屏障,一旦北方政权失去烟云十六州就无天险可守,一马平川,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无法守住,而第二道屏障是长江天险,所以北方王朝沦陷基本基于烟云十六州,南方政权则凭借长江而守,一旦失去,也会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