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方言有哪些?

2025-05-07 07:29: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而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方言。因而透过方言去考察地域文化特征可以说是对民间文化的微观研究。

仙居方言包罗万象,各城镇方言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仅选用方言中的部分现象做一个小小的探究,尝试着把这些方言现象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以期学以致用。

一、古音词

在仙居方言中,人们称呼“岳父”为“老丈人”。那么不防和学生探究一下“丈人”这个词汇的演变史。“丈人”最早泛指老年男子。《论语》里有云:“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这句话意思是“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工具。”这里的“丈人”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自唐代开始,“丈人”由原来泛指老人的含意演变为“岳父”,沿袭至今。这样做,学生明白了“丈人”这个词汇的古义,不至于古今混淆,有利于文言文复习。

像这种类型的古音词挺多,比如“内人”这种称呼在年轻一代的仙居人中已经不流行了,但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男子嘴里,还是能经常听到。“内人”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宋代,丈夫除了称自己的妻子“娘子”外,还有称“内人”的。当然这种称呼一般是丈夫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妻子,有谦逊的意思,所以有我们常听到的“贱内”一说。再比如仙居方言中,“娘妗”是“舅妈”的意思。“妗”由“舅母”缩合而成,始于唐宋间。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也有“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的说法。还有像古音词“五更”,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鸡打鸣,人们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在仙居方言中,“五更”就是“早晨”。除此之外,“中午”被称作“日昼”,“傍晚”被称为“黄昏”,“明天”被称为“明朝”。“纸鹞”在仙居方言中是“风筝”的意思,而纸鹞这种说法在很早以前已经就出现了。西汉时,韩信围项羽于垓下,以鹞奏楚歌涣散楚兵斗志,还有《资治通鉴》所载,梁简文帝“尝作纸鹞,飞空告急于外”的史实。“困觉”这个词语在《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中有出现,“他又呆了半天,才说了一声:‘天也不早了,钱老伯也好困觉了。’”“困觉”即睡觉,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长期以来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出现频率高、用处广的语言。仙居方言中就很多约定俗成的惯用语,在不同的场合,焕发着奇妙的色彩。如果能在重温这些方言性的惯用语的同时,再结合高考常用惯用语,进行一个“对对碰”,本人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比如仙居方言“摇天桶”有“胡说八道”的意思,举个例子“各人讲话摇天桶,做生活全勿识”。“摇天桶”本身这个惯用语就很有趣味性,学生的兴致马上被带动起来了。接下来让学生开动脑筋,搜索和“乱大念”等同义的惯用语。学生们首先回顾了很多同义的成语,如“胡言乱语”、“血口喷人”、“信口雌黄”、“信口开河”、“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天花乱坠”和“一簧两舌”等。教师再有引导性地结合高考常用100个熟语,得出“听风就是雨”和“乱大念”近义。也可以顺带讲一下与此近义的歇后语,如“闭着眼睛训话——瞎说”、“闭着眼睛卖布——瞎扯”、“壁上挂鬼星——鬼话(画)”等。一个小小的“乱大念”扯出了若干的“乱大念”,以点化面,联想式学习,值得推广。再如仙居方言“烂芋籽占孔”有“庸才抢位”的意思,举例“单位太大,员工多,烂芋籽占孔阿多。”和它近义的成语有“鸠占鹊巢”、“喧宾夺主”等;“木郎僵气”是“傻里傻气”的意思,举例“该(他)自己聪明伶俐,欲啊息(为什么)生个儿囡木郎僵气。”和它同义的惯用语有“傻眉楞眼”、“傻头傻脑”等;“拉须(尿)凭天倒”是“无动于衷”的意思,举例“该(他)阿息事干勿管,拉须(尿)凭天倒,怎装装?”和它近义的有“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

三、民谣

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于地方色彩的歌曲。它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和祭典等等,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仙居是一个山区,因此这里的民谣多带有一种山歌韵味,听起来朗朗上口,余音袅袅。关于民谣,可以结合朗诵来进行教学,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这样一首民谣“滥叫毛,刮箸拷(敲),刮了天,三脸(块)馒头干,刮了地,三点大眼泪,刮了外婆后树门,烂乌(乌鸦)戳阔墩(屁股),阔墩(屁股)红哩哩,外婆烧汤烧不及。”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民谣,一般是老年人哄小孩用的。当小孩子不听话哭闹时,老人往往会抱着小宝贝,轻轻地哼唱着这首民谣,半哄半骗地让小孩子安静下来。这首民谣的大意是:“小宝贝别哭啦,再哭的话,老天爷爷会用馒头堵你的嘴,土地爷爷也会不客气地用泉水泼你,让你挂满眼泪。最可怕的是,连躲在外婆家门后那棵树上的乌鸦也会趁机来啄你的小屁股。”此民谣清新生动,趣味横生。尝试着让学生来朗读这首民谣,学生朗读时需要揣摩长者念这首民谣时的语气,既有轻轻地责备,又有无限的溺爱。这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锤炼。

回答2:

一天,路上一美女向我问路。我发誓从未见过如此美若天仙的女孩,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被兴奋冲昏头脑,我把自己家的地址告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