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谨小慎微的人,靠着并不独特的投资理念,用了6年时间,从一个穷小子变戏法地转化成了身价千万的富翁;
一个毫无背景的贫家子弟,靠着积极进取、独立自强,在同龄人穷困潦倒、依然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刚刚35岁的他事业就如日中天……
作为浙江众多中小企业老板之一,叶宁的故事并无太多传奇,但他的经历却值得人们回味、沉思。
今年35岁的叶宁,是一家员工500余人、资产过千万的企业老板。这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6年前,还只是一名普通打工仔。像许多没有背景的私营企业家一样,叶宁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
叶宁出生在湖北省孝昌县季店乡吕叶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呱呱坠地开始,贫穷便和他紧紧相连。吕叶村地处偏远山区,祖祖辈辈靠着仅有的土地刨食度日,生活更是贫上加贫,苦上加苦。家中又添了三个妹妹后,年幼的他开始跟着父母一道上山干农活。起早贪黑,一年到头收得的仅有的一点粮食,却不能让全家人果腹。8岁时,叶宁到了上学的年龄,按家里的情况,他根本上不起学,但没有文化的母亲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能读书上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山村。学校离家里5多里地,天不亮叶宁就起床,帮着母亲煮好猪食后,带着一个菜团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再走5多里路到地里帮父亲干农活。虽然已是上学的孩子,但从小学到初中,叶宁大部分时间都与农活为伴,干活成了他的主业。
刻骨铭心的饥饿、劳累一直伴随着他。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倒全家人,虽然贫穷,母亲却是很乐观。有时候,叶宁干活累得倒在地上实在不想起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他设想将来。母亲的明朗乐观,深深地感染着他。望着远山,他向母亲许下自己的愿望:他一定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改变贫穷的强烈愿望带给无穷的动力。1991年,叶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孝感市重点高中——孝感市第二高级中学。叶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每逢假期就到电器维修部去帮忙打工,自己挣得学费,在县城读完了三年高中。199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商贸学院。
从小的劳动,使他养成了勤动手习惯,对于电子技术的喜欢,又让他有了勤动脑的习惯。在武汉商贸学院就读的三年时间里,叶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时的他,虽然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对电子工程技术的兴趣已让他隐约看到了梦想的方向。在大学中,他自己拣过废旧零件动手组装过自行车,不但自己用还送给别人;同学中谁的随身听、录音机坏了,都是他帮忙修理。1997年,叶宁从武汉商贸学院毕业时,不但成绩样样优秀,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变:拯救生命的驱驶
大学毕业后,按照自己的志趣,叶宁想在自己喜欢的电子工程技术领域方面发展,可是,一切却并没有如他所愿,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接收他。生存的压力迫使叶宁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他必须先找到一份工作,再求事业的发展。1999年3月,他回到孝昌县委办公室上班,在上班的近一年时间里,按部就搬的坐办室的日子却让叶宁感到枯燥和无味,在这里,他的生命完全静止,没有了流动。
失去创造的乐趣,梦想便找不到飞翔的翅膀。2001年2月,叶宁辞去了在孝昌县委办公室的这份优越工作,回到千千万万的打工仔行列。
万事开头难。刚到广州,叶宁借住在一个在广州打工的同学那里。白天他四处去寻找工作,晚上就睡在地板上。无数次的拒绝,叶宁始终无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不得不开始摆地摊来维持生计。在这个住满了擦皮鞋、踩三轮的“贫民区”, 叶宁花110元一月租了一间小房子,好几次到了月底,因不能按时交租而被房东老板把被褥铺盖扔了出来。生活的窘迫使得他常常只吃一顿饭。记得有一次下午三点多早就过了午饭时间,叶宁骑着那辆40块钱买来的二手自行车碰到了合租在一起的同学,他说他口袋一分钱都没有,到现在连早餐都没有吃,叶宁说自己也还没有吃早餐。他一掏口袋,还有二十元,他拿出其中的十元到路边上买了两瓶矿泉水,刚好路边还有一家卖包点的铺子,两人一手拿瓶矿泉水一手拿几个冰冷的包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几个包子就是他们一天的伙食了。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但叶宁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追求。每天他骑着那辆40块钱的自行车风雨无阻的满广州转悠,一家又一家办公室的去推销,一次又一次的被赶出来,但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渐渐的他也积攒了一些资金。
创业:不怕没有钱,只怕想不到
头脑活络的叶宁留意到“唯新”小吃店的店面特别干净,而当时广州的小吃店环境普遍比较脏乱,这让他动了加盟的念头。从总店了解到该店要出让,他对这家店进行了一个月的“秘密考察”——远远地观察,统计客流量。在考察时,周围的店主都不看好这个店,纷纷劝他们放弃加盟,但他还是决定一试。
2003年3月,他接手了 “唯新”小吃店。“当时加盟费是6万元,我只能拿出3万,不够的部分都是向银行贷款。‘唯新’对加盟店地面装修铺设的瓷砖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实在没多余的钱,我向总店商量能否买差一点的瓷砖将就一下。总店也很体谅我们的难处,同意我们用质量稍次一些的瓷砖——因为没钱,第一次进的七八千元的货物,还是向总店赊的。”说起当年刚创业时的艰辛,叶宁不无感慨。
“当时背着10多万元的债开‘唯新’小吃店,心里真的非常担心,生怕生意不好,加重负债。”他笑着说道,“既然选择了,就只能坚持。不过我们也说好了,如果真的亏了,不要相互埋怨,一切回到原点,做生意总要冒点风险的,关键是心态要好,不能一开始就想着要赚钱,还要能吃苦。”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开业当天生意异常火爆。忙完一结账,竟然有1000多元的营业额,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时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些了,一开始还琢磨着能有500元的营业额已经很不错了。”他说。
有准备的头脑,不会放过与成功握手的每一个机会。当一切进入正轨后,不安于现状的叶宁开始寻找新的突破。
2004年,挖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叶宁瞅准一家台湾老板所办公司对外承包食堂的机会,和几个老乡合伙投资80万元承包了该公司的食堂,他开创的事业由此打开了新的局面。
随着他的财富急剧膨胀,他把视角放到了更大的范围,接着很快在东莞、苏州等地也承包了5处食堂,年营业额达200余万元。
2006年,他瞅准机会毅然投资400余万元在苏州注册成立了苏州万斯得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件和手机配件,手下员工达200余人,产品畅销广东、上海等地,年创收120万元。
表率:工作就要“身先士卒” 是老板更是朋友
他做生意前期最大的难点就是凡事都要亲历亲为,一点做不好很有可能就是满盘皆输。有几次他的员工因为疏忽大意给客户送货出了问题,他没有让员工去道歉,而是主动去客户那边登门拜访。“态度最重要,就像人常说的换位思考,客户一定希望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而作为公司的人我是有责任和义务向客户说明原因的,”他经常这样说。
另外,他的各项生意能做大与他手下的员工努力也非常有关系,他很感谢他们能拧成一股绳来为客户服务。他相信与客户之间是信任与合作,与自己的员工之间也是合作与朋友,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把公司当成家,当成每个人的事业来做。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其中的坎坷和欢笑让他至今难忘。现在,他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大了三省一市,今后他还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生意的范围也要越做越广。
虽然已成了千万富翁,但叶宁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没有忘记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当得知家乡因为修路而资金不足时,毅然捐资5万元,使家乡早日通上了水泥路。
不怕没有钱,就怕想不到,正如叶宁一样,只要抢先一步,就会赢利一步。
目前还只有身价五百万。。我的经验是,第一,选对方向,这个至关重要。然后努力+坚持。
那就必须有马云、李嘉诚那样的高智商。
创业创新,白手起家,互联网+ 时代,找对了平台和团队,这不是做梦……
两个字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