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火器为什么灭亡了

2025-05-10 14:47: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明朝的火器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是前所未有的发达。包括自制的火铳,三眼神铳,到后来缴获弗朗机(葡萄牙火炮)回国研究并改进的各种型号的弗朗机,都算是步兵炮,舰炮,单兵火器的始祖,具有里程碑上的意义。更有甚者在明朝万历年间抗日援朝的海战中海运用了水雷和会飞出的火弹(反舰导弹!)。

火器的发展甚至在后来与努尔哈赤的对战中都让后者头痛不已,但无奈与明朝晚期朝政腐败,缺乏人才,很多部门都没有人去干活,火器更是无人问津(更何况制造火器是有危险的活,又没油水,必然没有人愿意搭理火器的制造和继续创新)。官员宦官都去争夺权力而勾心斗角...也最终失守了整个辽东地区,动摇了明朝的根基...火器再凶,也抵不过大势已去.就像日军和国军的武器装备都比共军好,但共军胜利了的道理一样

回答2:

当时的火器除了威力大,其他的比如射速,和弓箭其实差不多的。
徐光启在崇祯四年(1631年)上疏建议组建以全火器装备的军队:“臣今所拟,每一营所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战士两千人,队兵二千人。……行之为阵,止之为营。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敌在近,则我步兵以出击之;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亦可以步兵击之。此则实选实练所致,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而不如是,又不足以破敌。……臣言三聚当用6万人。若悉皆招募,费必不资,亦未可遽得。……若先练一营之人,先办一营之器,两者齐备,既成营矣。一营既成,更办次营,6万人当为15营。若成就四五营,可聚可散,则不忧关内;成就十营,则不忧关外;十五营俱就,则不忧进取矣。倘止完一二营,仅可协助大城为守,未堪野战也。此臣所谓车战之制,应须选募同强,教练同习,营阵同法,器械同利者也。其见在之兵,则速召孙元化于登州,令统兵以来,可成一营矣”
后来孙元化在与女真的战斗中被俘,后放回,按照军令,处以斩首。所以徐光启的计划流产了。
再说,女真都是骑兵。明军打完一铳,装填弹药的时候,火铳就是一柄烧火棍,相当于装填弹药的那段时间,明军从火器部队变成了冷兵器部队。此时,满洲铁骑足够发挥骑兵——冷兵器时代的陆战之王的高机动性冲到明军火铳手面前把手里拿着烧火棍的明军砍翻了。。。
所以,在这个前装弹药时代,对付骑兵,火器的用处并不大,除非人手一门虎蹲炮,否则就凭火铳,实战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火器和明亡并无直接关系。

回答3:

火器不能代表一切啊。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怨四起,在国内爆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而在外,后金兴起,并不断对明朝发动进攻,给了明政府沉重的压力,内外交困下,明政府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而且,政治上的腐败不是靠火器就可以弥补的。 此外明军即便装备了一些火器也是十分有限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中明军的劣势。

回答4:

武器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原因

其实在当时 用四个字形容明朝最为不错 气数已尽

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已经相当严重 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 外有金人猛攻辽东 要是单单出现一件 明朝都能压下去 但是当时的情况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就拿当时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来说 战斗力是相当不错 全军配置火器 特霸气的三眼神铳 而且三发过后能当榔头砸 让金人闻风丧胆

但袁崇焕还是因为性格问题被崇祯干掉了 结果直接导致了这支部队的悲剧——祖大寿动不动就带着关宁军率先撤退 把后金人留给自己的友军 洪承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被俘虏的

而在朝廷内 则是党争不断 阉党过后是个阿猫阿狗都结党 扯皮现象太严重 内外无法一致

还有就是孙承宗了 若有此人镇守 辽东定会回复 连努尔哈赤都没办法的老先生 就因为魏忠贤个混蛋拉了下来 自此辽东无人可镇

综上所述 明朝不灭才坑爹呢

有参考资料 关宁铁骑

回答5:

明朝的皇权过于集中,没有丞相的辅助,也没人约束皇上《谁都知道廷杖制度》,而且皇帝的儿子们太过于嚣张,将民众利益归自己所有,总的来说,明朝的灭亡是不得民心,不是有没有火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