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公园作文 明暗构篇 用所见所闻所感做暗线

2025-05-07 23:54: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
摘 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预习 设计 著名教育家 注意力 叶圣陶 快感 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
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
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
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
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
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
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
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
此可见,预习对学生经历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关
于这一点,老师们也都能意识到,但问题是老师
布置学生预习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对预习的检查
流于形式,上课时,也不考虑学生经历预习后的
教学起点,预习和不预习都站在同样的教学起点
上。鉴于此,笔者基于“预习方案”贯穿语文课堂
始终,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预习方案。为学生学习“预热”
预习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和起点。预习的原则
是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容易完成,把做家
庭作业的时间让给预习,把想留作家庭作业的习
题放在课堂上解决;不让学生感到繁琐,让学生
容易掌握;不流于形式,让学生需用心去琢磨;不
做无用功,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觉要体
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有效.根据不同的年级、不
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不失
为一种良策。
1.预习方案的框架编制。预习方案是教师根
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的
材料。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我的收获。学生
预习一篇新的课文.经过自学.总会弄懂一些问
题,获取一些知识,把这些自己学得的知识,整理
记录在此板块中,以待课堂中与同伴分享或得以
验证提升。可以是对字词的读音、写法、理解的收
获,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梳理,可以是对课
后问题答案的回答,可以是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
解感悟等。此版块中还强调学生把学得知识的经
验策略记录下来或记在心中。便于课中与同伴分
享,使同伴借鉴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策略。②
我的疑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肯定有弄不明白
的地方,有的疑问,可能经过思考或借助资料得
以解决,而有的疑问.经过反复思考探究也终不
能解,这样的疑问,就记录在此版块中,等待课中
同学和教师的帮助。③我的资料。学生对一些地
理环境、民族风情、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课文
中提及的相关事件等占有的信息甚少.这就制约
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而语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
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自主预习
时搜集一些资料,是相当有必要的。预习方案中
的“我的资料”版块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顺接
“我的疑问”查找的资料,即自己提出的疑问,自
己查找的用来解决自己疑问的资料。另一个是帮
助理解课文中有关知识或延伸性的资料,如课文
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
基于以上的框架构想,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
年级上册《船长》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预习方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预习方案
(一)我的收获
1.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生字的读
音、字形
2.你想提醒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哪些词语和句

3.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
让他给你打分。
A不流利B比较流利C非常流利D流
利有感情
4.在我心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
的人。请说明理由。
5.课文采用怎样的写法来表现哈尔威的品质
的请举例说明。
(二)我的疑问或自己认为值得讨论的话题、
对课文的疑问。(提示: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
课文的内容、课文的写法等方面质疑)
(三)我的资料
1.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查找的资料。
2.跟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资料。
预习方案明确提出了预习要求,并辅之以具
体的练习,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预习方案
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空白,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
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在预
习时不仅结合教学内容本身,而且可以拓展解决问
题的资源。可以查阅其他书籍和电子资源。有效的
预习方案也便于父母更具针对性地介入孩子的学
习。预习方案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

提前1—2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
预习自学,教师需注意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因
为学生刚开始使用预习方案.往往把预习方案当
成j种负担,按课本或《课课通》等教辅资料的提
示填满就算完成任务了,不去细细地思索为什
么。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特别是预习
方案使用的起始年级,更要教会学生完成预习方
案的方法,甚至不惜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教会学
生经历预习的过程.由扶到放,不要认为这是可
以一蹴而就的。如教会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再
去填写预习方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
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
小组合作解决。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等学
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
预习。
3.教师对预习方案的使用。学生完成预习方案
后。上课前教师要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
况。明了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着哪
些问题,并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
预设进行即时性的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
点,明了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将有效的教学时间
花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力求效益最大化。
学生完成预习方案后.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学
生必定也会失去热情,所以,教师要协同家长、小组
长、同学经常在预习方案上做一些评价。以朗读为
例,学生预习时,家长会给他一个等第,早读时,四
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朗读.达到要求的又会
有一个评价,而课堂上,当学生全班展示时,老师再
以加星的方式予以鼓励,当学生朗读完,在预习方
案上为自己加上一颗星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又
如学生的质疑.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
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
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在起步
阶段,对能提出有质量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
题的学生一定要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在课堂有限
的空间里不能展开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后与学生一
起研究.或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研究,以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然.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指导
督促学生完成预习方案时。教师要留心关照个别
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如像检查课堂作业那样强制
检查学生的预习方案,并对未完成的学生施以批
评或变相惩罚,往往也会把预习赶入“胡同”。
对待预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关心,甚
至手把手地指导。
二、交流预习方案。让学习在合作中行进
有效使用预习方案。可使教师和学生在精心
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的互动和
合作。
上课伊始,可以按照多感官教学理论,将视
觉倾向型、听觉倾向性、动觉倾向型的学生合理
搭配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各自的预习方案。在小
组讨论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策
略、结论或疑惑带到小组巾讨论,分享同伴体验
并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具体情况.并给予
适当的点拨引导。
小组交流结束后,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
可以同学生一道梳理有价值和带.if-普遍性的问
题,有目的地开展组际交流活动。小组代表整合
本组成果在全班陈述.让全体学生领略不同小组
的体验,分享不同的成果。尽可能做到问题从学
生中来,解答也从学生中来。
教师针对学生讨沦和交流的情况,对于关键
点予以点拨提升.也可以启迪学生进行自主总结
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化和脉络化的知识体
系,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然后,教师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情.选择精当且有针xl,-性的
练习,让学生尝试练习,并及时反馈,有效巩固。
这样的班级交流.让全体学生领略到了不同
小组的体验,分享了不同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
样的教学,还使学生领悟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的合作对话,往往会将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积累言语、语感训练融为一体,学生的语文学习

直在合作交流中行进着。
以下是《船长》一课组际交流“我的收获”和
“我的疑问”两个板块的教学片段:
生1:(第一小组组长)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
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是很多的,具体的有哈尔威
船长是个忠于职守.履行人道主义的人……但不
管他的哪种优秀品质都缘于哈尔威船长身上具有
沉甸甸的两个字,那便是“责任”。有关哈尔威船长
始终装着沉甸甸的责任这一话题,我们组的小谢同
学理解得比较深刻,下面请她谈一谈。
生2:(小谢同学)我之所以认为哈尔威船长
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从他所说的话中看出来
的。第三小节中的一个“吼”字,可见船长是想让
所有人听从他的指挥,想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命
2009·12B
令,因为当时甲板上是非常嘈杂的,人心惶惶,
……
船长的吼.是想镇住所有人.让所有人不要
慌张。这段话中的“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必须”既是给船员的命令.又是给乘客们信
心.似乎在传递着,大家不要怕,有我们的船员
在.大家不要担心的意思。
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你心目中船长的
那份责任呢
生:(朗读第三小节)
师:小组长在陈述小组有代表性的疑问时,
有三个组提到了:“哈尔威船长,明明能逃生,为
什么要随轮船沉入大海呢难道舍己救人才伟
大,毕竟生命最重要啊”多好的问题啊!同学们
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他把轮船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船没了,自己活着
也没意义了.所以他选择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
师:你是从船长与轮船的感情上来考虑的。
生2:我预习时查过资料,过去航运公司有规
定.规定船长要和船共命运,要做到船长在船在,
船毁船长亡,这是规定。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
课文叫《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作者钓到一条大
鲈鱼,可是距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没到,作者的父
亲叫作者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可以这样说,船长
是一个非常遵守规定的人。
师:噢,你是从制度规定上来思考的。
生3:也许这是假的吧,这是虚构,可能根本
没有这样的事.只是大作家雨果想通过这样的虚
构来表现哈尔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高尚
品质吧
师:你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思考的.看来
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答案。
三、完善预习方案。让学习向课后延伸
新课结束,学生对预习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根据自己分享到的同学的收获或自己学习所悟,充
实“我的收获”,形成新的体验。如教学了《船长》一
课.学生原本预习时,只总结了哈尔威船长的一两
个品质特点,通过课堂的组际交流.学生对哈尔威
船长的认识更丰满了,就可以把自己从同伴那里分
享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预习方案里。
新课结束,又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
惑。结合练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
行再次梳理总结,激起学生新的疑问。这些问题
尽可能导向下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
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如《船长》一课.新授结束,完成了课后第三
题练习后.有两个学生提出了疑问。
生1:“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中,洛克机
械师说炉子被海水淹了,船长还问了两个问题,
火呢机器怎样我想,既然炉子被海水淹了,火
当然就灭了,火灭了,机器当然就停了。我觉得船
长在时间那么紧迫的情况下,多问了两个问题,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生2: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提示
语,紧接着下面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为什
么又有提示语了呢
两个问题,都需要品读文本,经过思考,才
能得出答案.并且在思考品读过程中会更加深
对人物品质的了解.加深对作者的言语表达艺
术的领悟,很显然,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激起
新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向课后延伸。这意味
位学生家长也是教师同事如约而至,话题在宽松
的氛围中拉开。我们一页一页地把课本翻了一
遍,连课后练习、单元练习中的引号都没有放过。
讨论中有一致,也有争议,答案在争议中渐渐明
晰。他们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使我豁然开朗。如: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
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
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
了!”(《装满昆虫的衣袋》)
曹老师特意把书翻到这里.让我们看提示语
在中间时要用逗号.还补充讲了提示语在前面时
用冒号,在后面时用句号。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
松。(《黄山奇松》)
又是曹老师引导我们看此句,双引号连用时
中间不用顿号。看来曹老师就是不一样,高中老
师钻研得就是深。
在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悄悄过去了,我们
的收获很大。在接下来的两三周内,我汇总了本
册教材中所有带引号的例句。并将汇总打印好的
材料在我们几个人之间转了两个来回,讨论了每
个例句中引号的作用。后来,我又找来黄伯荣、廖
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仔细研读了上面关于引
号作用及用法的部分.对我们做的“答案”进一步
审核。这样,引号的几种作用逐渐清楚了。
1.表示直接引用:放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
样说的,且把它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
里边。如: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
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着,一节课虽然有时间的结束,却没有思考的结
束。学生离开课堂时不仅仅带着答案,而且带着
方法,带着新的问题,带着解决新问题的设想,
走向自主性学习。
让预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这样
学生、课堂、教师教学都变得灵动起来。预习方案
的设计和使用,让学生享有了充分的自由,有机
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享受同伴的收获,贡献自己
的智慧。学生在这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相
互之间反复进行质询和论证。沟通和理解。让预
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学生不仅掌握
知识,而且提升智慧;不仅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而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使得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