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国家主义和家族主义分别是什么意思?

求名词解释的答案
2025-05-09 05:14: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所谓国家主义, 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国家制度。国家对于人民有教之之法, 有养之之法, 即人民对于国家亦不能不负责任。其对于外, 则当局过皆兵以御外侮, 对于内则保全安宁之秩序。必人人生计发达, 能力发达, 然后国家日臻发达, 而社会也相安于无事。国家保证人民有法律内的自由权利,国家履行义务教养保护人民, 而人民对国家也负担义务。/西法对于人民有成年不成年之别0, 在没有成年之前, 他对国家的一切权利义务, 全部交给家长代替行使, 但到成年后, 家长就要把这些权利还给他本人, 由他本人行使, 不能代替。
其大略如下: 对内: 富民,工商立国, 扩张民权,有自由人民;
对外: 强国 ,军事立国,巩固国权,有责任政府。

所谓家族主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观念始终笼罩着整个社会。宗法思想也始终指导着历代王朝的立法、司法活动。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可分为家长和家人,家人又可分为男家人和女家人。维护了家长制就是维护了家族的统一,而维护了家族的统一也就维护了社会的秩序。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即男性家长。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天子治官,官治家长,家长治家人,以此求家庭之统一,即以谋社会之安宁”。 为了维护家长制,封建社会的法律总是除了国有国法以外,家有家法,族有族规。法律一方面让家长分享一部分国家所赋予的司法权,另一方面,又给其规定了比其它家庭成员负有更多的法律义务。

回答2:

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倡导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私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主权、繁荣和强盛而努力。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回答3:

国家主义即“国法”,偏向”成文法“,家族主义就”家法、族规“,偏向“习惯法。
国家主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应当统一法令。
家族主义讲究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应当尊重当地风俗。
比如有的地方,男女通奸,有浸猪笼的规矩。一县官断定某男女通奸谋害夫命,应当按国法斩之,还是按家法浸死。这也是个两者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