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025-05-11 08:56: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加快农业内部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的调整要面向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应用国际前沿领域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因地制宜,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发展草畜、制种、蔬菜、林果、轻工业原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化经营步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通过结构调整,调大、调新、调优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提高农民素质,强化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在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普及义务墼育的同时,加强科技教育和思想教育,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使农民真正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以科技兴农的现代农业劳动者。

  (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非农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一是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促进农产品增值。同时,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渠道。城镇化进程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之一。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对农村劳动力除开展正常的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外,要有针对性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将受训后的劳动力输送到发达地区务工,通过到科学技术密集的产业打工、学习技术,把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带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上,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要采取争取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和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办法,整合财源优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快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农网改造、通讯设施等建设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要尽量使用农民工,为农民增收提供环境,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五)推进袁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要遵循“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二项改革”的原则,即取消统筹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逐步取消统一规定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落实农业特产税免征政策;逐步改革取消农业税,从减税入手,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六)发展特色农产晶,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要通过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进一步落实好订单农业,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彻底改变服务职能,尽快跳出“计划经济’时的老圈子,把精力放在为农民生产的优质农产品找市场、打销路、创名牌上。同时,下大力气上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上规模、出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七)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现代农业经营规模标准,科学地划分经营规模,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同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促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下,将一部分土地向种地能手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八)抓好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根据我省实际,要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卖原料的现状。通过新上项目,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对重点农产品要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九)充分发挥农机站或科技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提高农民收入开辟新途径.要创新农机站或农技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服务意识。农技(机)服务部门要帮助农民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有关法规和提高鉴别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真伪的能力;同时,指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要尽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技(机)部门技术人员管理机制,实行农民利益和农技部门及工作人员利益捆绑的办法,农技(机)服务部门与客户签订合同,利益均沾,共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