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⑴
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白话译文
其一
草堂远离喧闹的成都,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
其二
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创作背景
《水槛谴心二首》,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水槛遣心二首⑴
其一
去郭轩楹敞⑵,无村眺望赊⑶。
澄江平少岸⑷,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⑸。
其二
蜀天常夜雨⑹,江槛已朝晴⑺。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⑻,何得尚浮名⑼。
浅把涓涓酒⑽,深凭送此生。[1]
词句注释
⑴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
⑵去郭轩楹敞: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yíng),柱子。敞,开朗。
⑶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shē):长,远。
⑷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⑸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⑹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
⑺槛:栏杆。
⑻祗(zhī):恭敬。
⑼尚:崇尚,注重。浮名:虚名。
⑽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