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路学堂的特点是,陈旧,老师讲的知识也没有什么新意,鲁迅的感受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他想换个地方。
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退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入该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一等第三名毕业,同年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
在学堂时,鲁迅开始接受新思想,探索新人生,并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现存原矿路学堂德籍教员楼等遗迹。
扩展资料
周树人在矿路学堂的毕业考试成绩,是一等第三名。不过,他"下课后从不复习课业",终日阅读小说,而对《红楼梦》,"几能背诵"。1901年,是他在矿路学堂读书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他接触到了《时务报》,接触到了严复的《天演论》,也接触到了林琴南译述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可以说,这是周树人思想上、文学上最初的启蒙时期,周树人后来之所以成其为鲁迅,应该是与其南京矿路学堂时期课余广泛的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不过,年轻的周树人并非四体不勤之人,只晓得捧书死读而已。事实上,除了课余跑到城南买书,或者照例"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之外,周树人还有一个喜好,就是骑马。
周树人在矿路学堂的同学张协和,1956年曾撰文回忆鲁迅在矿路学堂点滴,提及那时候的鲁迅,"课余之暇,喜欢作骑马之戏,曾因跑马跌伤一次,但他并未因此而惧怕骑马,相反的为了学会骑马,马骑得更勤了"。
而鲁迅后来也在《坟·杂忆》一文中提到,"……明的故宫,我做学生时骑马经过,曾很被顽童詈骂和投石,——犹言你们不配这样,听说向来是如此的。"这段话初看似摸不着头脑,但是可以看出,矿路学堂时期的周树人,确实是喜欢作骑马之戏的。
至于在明故宫由于骑马而被顽童詈骂和投石一句,因为时代更迭,今人读来虽觉突兀,但是有关鲁迅和明故宫的材料又何其多也,要弄明白,实在也不是难事。
现在,此建筑物产权单位为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和使用单位为省人防办,早年由省人防办分配其职工居住,现有部分出租。
矿路学堂的特点是,陈旧,老师讲的知识也没有什么新意,鲁迅的感受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他想换个地方。
你也是初中的吧?朝花夕拾考完试后就没看了,依稀记得鲁迅很反感他们的教学方式,崇洋媚外,荼毒儿童,因为他们的课程四天外语一天中文?好像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