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的建设历程

2025-05-07 06:12: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1年9月15日至19日,北京中信大厦在商务节期间奠基动工。

2012年9月起,北京中信大厦开始打入地下桩。

2013年7月29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工建设。

2014年12月10日,北京中信大厦地下结构全面封顶。

2015年9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100米。

2016年3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200米。

2016年8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300米。

2016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第70层,结构高度达到333米,超过北京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2016年11月9日,北京中信大厦第68节钢骨柱安装完成,项目高度突破400米大关,达到401.6米。

2017年4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104层,建筑高度达到503米。

2017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塔冠钢结构吊装完成,外框106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结构完成封顶。

2018年10月,北京中信大厦全面竣工。

2018年12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始逐步交付使用。

扩展资料:

中国尊建筑元素:

一、“尊”

Z15的建筑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建筑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其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缩小,形成稳重大气的金融形象,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享受独在云端的无限风光,最终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使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区的摩天楼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

二、竹编

细看建筑外观,自下而上的菱形机理给人印象极为深刻,这种机理的选择源于中国传统器皿之一——竹器。一层层菱形的机理自下而上,既透出竹编的灵秀,又蕴含着莲花盛开的清丽。

三、孔明灯

建筑顶部的空间设计取自“孔明灯”的形态意象,建筑群体空间错落有致,在夜晚亮灯后的视觉感官中,其通透轻灵的顶部空间成冉冉上升之态,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轮廓,成为CBD腾飞的新起点。

四、城门

从区域空间设计上看,该设计引入了“城门”的构思。从规划的南侧向北望,多栋超高层建筑在中央绿轴两侧延展,整体规划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导向性,凸显出绿轴终端的“中国尊”,从而形成CBD核心区标志性门户的城市形态,也寓意着北京城市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对话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国搜百科-中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