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调查报告
组长:贾佳 组员:林婵 吴飞凤
简介:
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它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 5 ~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 18 ℃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 000mm ,有的竟达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 90 %以上。
植被: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大多数热带雨林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每月平均温度在华氏64.5度以上(摄氏温度约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各种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作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
分布: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热带非洲刚果盆地雨林,面积18,000平方公里。它们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气候下形成的。中美洲东岸及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巴西东南部的雨林则发育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我国云南、台湾、海南地区也有分布。热带美洲、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的雨林虽然分开为三大片,但它们都有非常类似的外貌和结构特点。由于生长环境终年高温潮湿,热带雨林长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从林冠到林下树木分为多个层次,彼此套迭。在热带雨林中,最高的树木可长到80多米高度,例如马来西亚的塔豆,西双版纳的望天树亦高达70米。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端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热带雨林有很多独特现象是其它森林所没有的。例如,大树具有板状的树根,在老茎杆上开花、结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杆上;有的通过绞杀其它植物而树立起自己;有的树木从空中垂下许多柱状的根,最后变成独树成林;林下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有滴水叶尖,而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得十分巨大;在林内,大藤本非常丰富,有的长达数百米,穿梭悬挂于树木之间,使人难于通行。
随着科学家对热带雨林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越来越多的生态现象被发现和解释。但越来越多的发现也证明,热带雨林中蕴藏着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生物学和自然规律。特别是热带雨林物种的极端丰富性和植物生活类型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世界上除热带雨林外的物种充其量仅占总物种的一半。植物生活类型亦仅只是一部分。例如,温带的森林,不仅种类贫乏,生活类型单调,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表现亦是相对简单和直接。依赖于热带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经典或传统的生物学规律和概念显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来解释热带雨林,自然有很多现象不可思议。因此,科学家预测,通过对热带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许会完全改变原有的生物学观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解开热带雨林之谜时,它就可能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而永久地消失。
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位于北纬 29度附近。但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我国热带雨林中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大青树、马椰果、菠萝蜜,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于我国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小型叶的比例较大,一年中有一个短暂而集中的换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这是由于纬度偏高所至。
热带雨林蕴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世界上热带雨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因此,保护热带雨林是当前全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金鸡钠等是非常珍贵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开垦后可种植巴西橡胶、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作物。但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态效应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大气中和浓度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海南的热带雨林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郊35公里处,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
“呀诺达”,是形声词,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区赋予它新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同时“呀诺达”又被意为欢迎、你好,表示友好和祝福。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整体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周边是123平方公里的生态恢复保护区,计划投资39亿元人民币,建设期为六年,组织实施呀诺达雨林、药师峡谷、生肖广场、啪鲁迪野外拓训营、呀呀呀热带果乡、达达瑟黎苗博览以及酒店、度假村等项目。目前对外开放的“呀诺达雨林”已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成雨林谷和梦幻谷两个景观区域,以美国电瓶车、生态栈道、飞瀑索道、高品质旅游巴士环绕成18公里长的园区通道。
热带雨林谷遮天蔽日,流泉叠瀑倾泻而下,年平均温度24度,踱步雨林中,游人能感受阵阵清新凉意。在这里,你能卸下最繁杂的纷扰,穿越雨林栈道,呼吸最清新的空气,畅享休闲的快乐时光。在这里,百年古藤、千年古蕨、巨大的仙草灵芝、“冷血杀手”见血封喉以及热带雨林的六大奇观等,更是让游人惊叹不已……
海南省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利用
海南省热带雨林保护现状海南是我国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原生地之一.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绿色明珠".据资料记载,海南已发现植物4200种,隶属198科1109属,其中有乔灌木1400多种,占全国乔灌木种类的28.6%;在800多种乔木中,有458种列入国家的商品材,200多种为珍贵树种;还有药用植物2500多种,果树142种,油料植物89种.调查表明,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胸径在3以上的乔木种数每公顷达258~285种,比粤北的亚热带常绿林每公顷160种要高得多,因而被众多专家誉为热带生物物种的"基因库".繁茂的热带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海南是我国单位面积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各类野生动物中,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兽类76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海南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巨蜥等4种.我省现有热带天然林65.9万,是我国热带天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这片珍贵的热带天然林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整个海南的"保安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种胶以及其它的人为破坏,致使我省天然林面积一度急剧下降.建国初期,全岛天然林面积为120万,至1956年,下降到86.3万2,至1987年,下降到38万2.结果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为了保护,恢复和发展海南热带天然林,海南省人大在1991年颁布了《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并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实施森工转向.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海南的天然林资源,各森工企业一是加快调整林区经济结构,鼓励职工积极发展自营经济,发挥林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转产项目,精简机构,挖掘潜力,开源节流,主动争取国内外支持,筹措资金发展生产,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争取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来稳定林区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封山育林,封山护林逐步恢复天然林资源;三是加强护林,制止乱砍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海南的热带天然林面积已从1987年的38万上升到现在的65.9万,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2.3%,海南的天然林保护已步人了良性循环.
海南省采取的保护措施(一)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严禁刀耕火种等人为破坏。全省从1984年起,对天然次生林,疏林和灌木林进行了规划,实行封山育林,并制定了完善的封山育林承包制度,管护措施及乡规民约.至2000年止,全省封山育林面积达27万,封山护林2.8万,已有4.7万恢复成林.(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林区转产项目。自1980年开始,为了减轻对天然林的采伐,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海南省与国家林业部合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海南建设大面积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至1996年全省共营造人工用材林27.1万.1998年.海南的31.9万天然林被列入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地区后,国家及地方财政拨给基建专项资金9123万元和财政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公益林项目和天然林的保护,大大地缓解了天然林保护的压力,解决了林区职工的生活困难,维持了林区的社会稳定.同时各森工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了一大批的森工转产项目,如尖峰岭林业局的森林旅游,柚木基地;霸王岭林业局的林区小水电站群,热带水果基地,林化加工基地;吊罗山林业局的石材加工,森林旅游,小水电站和竹胶合板,椰林基地项目等. (三)发展自营经济,稳定林区秩序。1994年全省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森工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种状况,海南省林业局制定了《关于林业企业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林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开展生产自救,为企业减轻负担,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各企业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以种植热带水果,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自营经济迅速在全省林区蓬勃地发展起来。 (四)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保护天然林林区。停止采伐后,大部分职工纷纷下山,走出森林,走向山外的大市场,使原有的护林防线大为削弱,不少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天然林保护的压力激增,在这种形势下,全省充实护林力量,在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护林人员的经费,稳定林区公安和专职护林队伍.同时积极与周边群众建立护林联防关系,联手行动,加大打击偷砍盗伐天然林的力度. (五)帮助山区群众发展经济长期以来海南山区群众都有"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群众除了偷砍盗伐天然林木外,还有刀耕火种,烧山围猎的习惯.为了帮助林区周边群众发展生产,转变观念,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其对天然林资源的依赖,从而达到保护好天然林的目的。
小组调查情况:
经询问部分游人,大多数认为对热带雨林应以保护为主,热带雨林作为地球的天然净化器,对地球的环境净化有着重要作用,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一旦雨林消失了就算我们做再多的补救工作,也无法使它恢复。让我们一起来声援保育热带雨林的活动,为了生长在那儿的生物、为了地球。
绝对是热带季风气候
1.证据一,百度百科,西双版纳,词条的说法,而楼上的说法都不知道是那抄来了,没有科学依据。
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73.html?tp=0_11#5
2,中国没有雨林气候,有图为证
http://hi.baidu.com/100bbs/album/item/49ac51dacfef38f9b6fd48ca.html
3.亚洲的雨林,只有印尼才有,印度,东南亚都是季风,西双版纳怎么会是雨林呢?有图为证:世界气候图
http://dili.xueke.cn/2006/2006-09-14/20060914144043.html
4.理论依据,雨林气候,没有季节,全年一样,
热带季风气候,才分两季,,既然楼上都说分两季,怎么会是雨林呢?
1 条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1 条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1 条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1 条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1 条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以澜沧江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两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页部相对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马蹄形”地势,使西双版纳成为寒气易进难出,没有台风肆虐的高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古热带的环境条件。全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勐海县的桦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点在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点,海拔477米,相对高差1952。7米。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西双版纳属于太阳直射地区,入射角度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地区,故终年温暖,夏长无冬。4月至10月下旬气温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为春秋季,气温在13°C——12°C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8°C——20°C,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地区间差异大。极端最高温达41°C,极端在最低温达-4。5°C,年温差为10°C左右,但日温差竟达18°C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700——2300小时,全州年辐射总量平均值达130。7千卡/CM2。全州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温度在82——85%之间。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