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恒流半偏法,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必须要求R>>Rg,这样才能保证在调节R′的时候,不影响干路中的电流,所以R最好选择(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Ω),根据E=Ig(R+Rg+r),(在这里Rg、r都比R小得多,所以可以忽略)为了增加R的阻值,电源应该选择(F)电源(电动势12V,内阻0.6Ω),所以当K2断开电流表满偏时,R的阻值约为60KΩ,R′的值跟电流表内阻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过最大阻值应该>Rg,所以 R′应该选择(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
改装后的电压表是用原来的电流表串联一个电阻而成的,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就是电流表的内阻Rg与串联的电阻R1之和,即:Rg+R1。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就是当电流表满偏时,改装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所以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Ig(Rg+R1)=200μA×(500Ω+24.5kΩ)=5V
该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个灵敏电流表的内阻。
实验器材:一个电源、一个较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阻箱(当然还有一个待测电流表)。
实验电路:将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流表串联。(电阻箱待用)
实验步骤:1、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达到满偏;
2、将电阻箱与电流表并联,调整电阻箱,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偏转50%;
这时,电阻箱的值就是该被测电流表的内阻。
该测量电路的原理是:在电源电压稳定的情况下,认为1、2两步中电路中的电流是不变的,而与待测电流表并联的电阻箱分去了一半的电流,所以,电阻箱的值就是被测电流表的内阻。
该实验中将会出现的误差:
由于在2过程中,并入一个电阻箱,电路中的总电阻是变小的,所以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变大的,待测表中的电流是第1次的一半,电阻箱中的电流却是将那增大的部分也收入了,所以,实际电阻箱中的电流要比待测电流表中的电流大,就是说,这时,电阻箱的电阻要比待测电流表的内阻小。这就是由于电路设计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小)。
如何使系统误差小些?
那就是要使:并联电阻箱后的影响小些。具体的方法是:
使电源电压尽可能高些,这样,所串联的滑动变阻器的值就比较大,电阻箱并联和影响就很小了。
恒压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测量一个未知电压表的内阻;
器材:一个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待测电压表、一个电阻箱;
电路连接:如附图
实验步骤:1、使电阻箱值为零,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达到满偏;2、调电阻箱的值,使电压表指示为一半电压。这时电阻箱的值就是该电压表的内阻。
该实验的关键是要保持2与1两步状态下,由滑动变阻器输出的电压不变。为此,要求:1、电压源的电压稳定不变,2、滑动变阻器的值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