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的回答很好,我再补充两点:
"运算是创造的还是本身就存在?"本身即为伪命题。
“运算”是人的数学实践活动,是人对物质世界的数学实践把握:
①这一实践是由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工具——数学、实践的客体——客观世界 所构成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数学实践活动及其所能达到的水平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支配。
②数学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并根据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制定出计划、方案,然后才去付诸行动。
③数学实践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数学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数学实践的能力和手段所达到的达到的程度、水平,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方式等都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当时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验技能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数学实践是历史的产物并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④一方面,数学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另一方面,数学实践又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的理论、认识变为直接的现实,即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数学实践活动,把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和客观的物质成果。
这是一个分割线---------------------------------------------------------------------------------
<补习材料>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③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条件反射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通过感觉和思维等主观形式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揭示了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揭示了意识的内容来源。这两方面都表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主要的。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表现在:其一,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其二,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其三,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方面。
③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抹煞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则是机械唯物主义。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的前提下,承认和重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在:
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某种需要,带有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在头脑中构思出一定的计划、方法。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③意识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认识过程中,还表现在实践过程中,意识通过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④人类的意识对人的生理功能具有控制作用。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人类社会实践而实现的。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是一个省略分割线-------------------------------------------------------------------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
这是我的一个签名---------------------------------------------------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类创造语言、数学、物理、哲学等等,都是为了认识宇宙,解释宇宙规律,其实它们都只是工具而已,发展和改进它们也只是为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宇宙,更加精确的解释宇宙规律。
运算是怎么产生的呢?人类在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为了表示各种相对独立的个体(比如说苹果或者人,就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而创造了“1”的概念,为了将1个个体和另1个个体合在一起表示,而创造了“2”的概念,以此类推,而产生了数字,当然为了表示没有东西,则创造“0”以表示,而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方法则被称之为加法,反之,将一些个体从中消去的算法则被称之为减法,大抵其他算法也都具有类似的产生过程,当然也有很多是推导的,如乘法是由加法推导得出,而除法本质上就是乘法,。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算法都是人类从自然规律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是自然规律在人类文明、人类意识中的一种表象。
有时候,人类为了解释同一种规律,而创造了两种甚至很多种工具,比如说对于立体几何,我们既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矢量法进行研究,然而其本质却是一样的。
万事万物都在按照宇宙制定的自然规律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而人类则在不断的发现事物的特性,不断的将其抽象为各种概念,不断的创造和改进工具来解释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自然规律是原本宇宙中就存在而其后被人类发现的,而用以解释规律的工具却是人类创造的。
本人非专业人士,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不过大抵也就是表达这么个意思,还望各位达人指教。
其实可以简单的想,数学就是一个工具,而其中的运算就是最贴近实际的一个“工具”,加减乘除,只是人为规定的运算法则,这些法则又很有效的解决实际中的统计测算。
集合论中的运算规律又为什么有并、交等其他的运算?
当我们要研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有这些关系,再后来就有了集合间的运算
一个算法都是为解决新立的问题而产生的。
至于你问的算法是创造还是发现,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意义,这不像说原子,“算法”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你下面的这种理解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概括的说,可以理解“算术”是为了来了解事物的,在不断的了解中不断的“发现”事物本身的法则(即存在事物内的规律)要是这么理解的话,“发现”比“创造”要合理。
那么它们之间的那种必然存在的联系构造成了算法使它们可以转移
我觉得这说的很好,就好比加和乘,全微分与偏导的渊源。
我总的理解:运算名称和符号这些只是人为规定的,但其本质上,运算就是在解读事物本身的规律,也就是说是本身存在的
首先概念要清晰,你说的“运算”到底指什么,要有一个清楚的定义。人类创造了运算符号,符号是可以自由指定的;人类也“规定”了众多运算法则(算法),他们构成不同的运算体系。但算法和运算体系都不能随意规定,算法与算法之间,运算体系之间,都有着逻辑自洽性,它们反映了事物之间固有的运算规律。
简单四则运算是高级运算的基础,如果1+1≠2,则地球不能绕着太阳转,电脑没法启动。
另外,楼主的N多问题中,有些是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些问题则本身表述不严谨。比如说,乘法的本质就是加法,它是加法的简化,所有乘法运算都可还原成加法。依次减法、除法都统一于加法。
运算符号是人类反映事物的符号体系,运算法则代表着事务之间的固有关系和规律。简而言之,人们通过创造运算符号、规定算法,来记录他们发现的事务之间的运算规律。犹如我们看到的天上最亮的天体,可以叫“太阳”,也可以叫“SUN”或其它,不管怎么称呼,怎么拼写,都指向同一个东西,而且它是被发现的。
最后,楼主对于空集的概念是错的。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也不包含未知的解。所以后面一大段都不知所云。
补充,楼主能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很不容易。
但冒昧说一下,由于楼主的问题中有不少的病句,所以只能猜测楼主的意思,希望楼主下次提问时注意语法。有些问题,你把语法理顺了,问题就大概清晰了。 我猜楼主想探讨的问题是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我想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楼主的问题在于,想追究每一数学现象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误区。有些数学问题且有现实意义,但有些没有,纯粹是一种规定,如空集是所有集合的子集,如N不等于0时,N的0次方等于1,再如i^